
昨天,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再次当起教师,主讲《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网络公开课。据他透露,我国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已制定完成,即将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方案,我国将推行基于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高考中将减少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以及外语一年多考等方式。
针对新方案的实施时间,刘利民说,“考试招生有一个基本规律,就是三年早知道。”这意味着,如果新方案明年能正式公布,最快也将于2017年实施。
阳光招生 减少特长招生
小升初:
阳光招生 减少特长招生
刘利民表示,教育部门将完善小升初政策,并加强大城市入学工作指导,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不设重点学校和重点班。
虽然《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但刘利民坦言,“执行得并不好。”据透露,目前教育部已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在合理划定入学范围,有序确定入学对象,规范办理入学手续,全面实施阳光招生,不断减少特长招生,大力推进均衡发展,实行学区化办学等方面,对各地提出明确要求。
专家观点
桑锦龙(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除资源配置外,还跟办学历史、传统、师资等因素有关,所以资源均等并不等于教育质量均等。公众应该意识到,义务教育均衡化是不断推进的过程,不能期待一步到位。
学业水平考试每门考两次
高中阶段:
学业水平考试每门考两次
今后,我国将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试内容主要考查学生高中学业完成情况,促进学生学好每门课程;考试分“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分别采用合格和等级方式呈现考试成绩,不再实行百分制,避免“分分计较”。学生还可根据兴趣、志向和优势,自主参加部分科目的等级性考试。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采取每一门课程学完即考的方式,一门一清,避免毕业时一次考三年的内容。今后,教育部门将创造条件,让学生学完一门课程可参加两次考试,并记最好成绩。
专家观点
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一些地区几年前在高中会考时已经采取学完就考的方式,不过,以前只有未达标的学生才可以进行第二次考试,即补考。未来所有学生一门课都可以考两次,记最优成绩,这确实是创新,能给学生更多选择空间。
不分文理 外语一年多考
高考:
不分文理 外语一年多考
刘利民介绍,在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基础上,我国将减少高考科目,探索不分文理科设置考试科目,使高考方式更加简单公平。还将探索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高考考试内容将增强综合性,侧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部鼓励各地在中考中探索以初中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情况为依据的综合招生方式,并将完善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引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本报记者 任敏
专家观点
劳凯声(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过去的高考是一张试卷定终身,过于片面,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水平。今后将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结合,实施多元评价方式,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